大雪,十一月节,大者,盛也,至此而雪盛。
——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
《中国天文年历》显示,北京时间12月7日11时46分将迎来“大雪”节气,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。此时节,天气越来越冷,气温越来越低,水面凝冰,北风卷地,瑞雪将临,万物冬藏,就连平时常在枝头叽喳吵闹的鸟儿也很少作声了。
大雪,是24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,也是冬季的第3个节气。在公历12月6至8日交节,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55°。廿四节气是农耕文明的产物,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要素主要是降水、气温与光照,大雪节气与小雪节气一样,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,它是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。大雪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一个节气,气候要素包括降水、气温、光照等,其中降水是气候一个重要要素。气象上将雨、雪、雹等从天空下降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,都称为“降水”。节气大雪的到来,意味着天气越来越冷,降水量增多。
古人之所以将这个节气命名为“大雪”,是因为“雪”是水汽遇冷的产物,代表寒冷与降水。这节气的特点是气温显著下降、下雨或下雪。“大雪”名称是个比喻,反映的是这个节气期间气候变化,寒流活跃气温下降、降水增多,并不是表示这个节气期间会下很大的雪。
大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,它代表的是大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,即气温与降水量。节气大雪与天气大雪意义不同,节气大雪是标示这节气期间气温显著下降且降水增多,而天气大雪是指下大量的雪。实际上,全年下雪量最大的节气也不是在大雪节气,譬如我国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,降雪量最大是是在2月下旬的春季雨水节气,其原因与“小雪雪比大雪大”是类似的,即2月下旬已过全年最冷时期,初春天气,南方暖空气开始活跃,水汽开始丰富,而此时北方冷空气势力仍强,强强对峙,暖气流在密度较大的冷气流背上强烈、持久上升,遂可能降下大雪。
大雪三候
一候鹃鸥不呜,二候虎始交,三候荔挺出。这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,寒号鸟也不再呜叫了;由于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,正所谓盛极而衰,阳气已有所萌动,所以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;“荔挺”为兰草的一种,也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。
节气民俗
腌肉
大雪节气一到,一些地方家家户户忙着腌制“咸货”。将大盐加八角、桂皮、花椒、白糖等入锅炒熟,待炒过的花椒盐凉透后,涂抹在鱼、肉和光禽内外,反复揉搓,直到肉色由鲜转暗,表面有液体渗出时,再把肉连剩下的盐放进缸内,用石头压住,放在阴凉背光的地方,半月后取出,将腌出的卤汁入锅加水烧开,撇去浮沫,放入晾干的禽畜肉,一层层码在缸内,倒入盐卤,再压上大石头,十日后取出,挂在朝阳的屋檐下晾晒干,以迎接新年。
进补
大雪是“进补”的好时节,素有“冬天进补,开春打虎”的说法。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,促进新陈代谢,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。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,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,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,俗话说“三九补一冬,来年无病痛”。此时宜温补助阳、补肾壮骨、养阴益精。冬季食补应供给富含蛋白质、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。
诗词
《江雪》(柳宗元)
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。
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。
《青松》(陈毅)
大雪压青松,青松挺且直。
要知松高洁,待到雪化时。